中疾控:新发现924例变异株/中国变异病例

我国检测出KP.2新冠变异株,今年3月份首次发现于广东!已有25例

根据5月14日国家疾控局针对新冠病毒KP.2变异株的相关情况进行的通报 ,KP.2新冠变异株早在今年3月11日就在我国广东被发现了 。截至今年5月12日,本土病例中已监测到25条KP.2序列变异株。虽然这个数量不算多,在新冠病例中的占比仍处于极低水平(介于0.05%至0.3%之间) ,但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。

中疾控周报:本轮广东疫情Delta变异毒株潜伏期仅4.4天,平均2.9天可传播...

1 、Delta变异毒株不仅潜伏期短,其传播速度也极为迅速 。根据中疾控周报的数据,Delta变异毒株的平均代际间隔为9天 ,即原发病例和继发病例间的感染间隔仅为9天。这一数据远低于之前湖南报告的7天代际间隔 ,显示出Delta变异毒株的高度传染性。

2、基于属于24个具有明确传播链的集群的最初68例感染,研究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,Delta变异株的平均潜伏期仅为4天 ,比2020年武汉报告的2天(2020年3月发表于《新英格兰杂志》)要短 。病毒传播的平均代际间隔为9天,比之前湖南报告的7天也要短得多 。

3、年10月24日到2021年7月11日有200天一年是365天,10月24日至11月13日是19天 ,2020年10月24日到今天有384天2020年10月24日~2021年10月23日。应该就是365天。然后就是2021年10月24日~10月31日是八天 。2021年11月1日~11月2日是12天。

奥密克戎和德尔塔谁更毒?疫苗管用吗?中疾控新研判

1 、奥密克戎和德尔塔谁更毒目前难以判断,但奥密克戎传播速率快,需高度关注;现有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效果。奥密克戎与德尔塔毒性比较:已有研究表明 ,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存在某些位点的突变,这些突变有可能会增强刺突蛋白与ACE2的结合,从而可能进一步促进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。

2、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蛋白突变数量是德尔塔的一倍多 ,这可能导致其传染性增强。存活时间:奥密克戎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比德尔塔长,能更有效地侵入人体细胞。防范难度:由于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性和病毒复制率远高于德尔塔,且疫苗对其保护效力有所下降 ,因此防范奥密克戎的困难程度高于德尔塔 。

3、奥密克戎病毒与德尔塔病毒相比 ,从毒性角度看,德尔塔病毒可能更“厉害 ”,但从传染系数角度看 ,奥密克戎病毒更“厉害”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毒性方面: 德尔塔病毒:毒性相对较强,感染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。

4 、此外,研究者还对比了两组德尔塔的数据 ,发现两组的疾病严重程度并无显著差异 。这提示感染者的疾病情况并未受到感染时间 、天气寒冷、是否放假等因素的混杂影响,从而证实了奥密克戎与德尔塔的差异源于病毒本身的固有特性。

5、这一数据表明,在本研究中 ,奥密克戎病例中的突破性感染比德尔塔病例更常见。研究人员认为,这可能是由于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整个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较高所致 。突破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突破了疫苗的防线,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 。

中疾控详解“地狱犬 ”变异毒株

1 、近日 ,中文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名为BQ.1的新型变异毒株已经出现,并因其高传染性和致死率被冠以“地狱犬”的称号,声称在日本已经“杀疯了”。然而 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

2、变异毒株地狱犬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烧、咳嗽 、乏力、呼吸急促、喉咙疼痛等 。以下是关于这些症状的详细介绍:高烧:感染地狱犬毒株后 ,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烧症状,体温可能超过35摄氏度。咳嗽:咳嗽是地狱犬毒株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,可能表现为干咳或有痰咳嗽。

3 、头痛 ,嗅觉味觉减退,喉咙痛,鼻塞流涕、恶心呕吐 ,腹泻等症状 。被大家广泛传言的“地狱犬 ”新变种,实际上是奥密克戎BQ.1变体,是一种近两个月在欧美多个国家形成优势传播的新变体 ,没有证据表明它的致死率高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。

4、奥密克戎与“地狱犬 ”存在一定关联。“地狱犬”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种亚变体,学名为BQ.1  。 病毒属性: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变异株,具有传播速度快 、隐匿性强等特点。

5、现在在中国流行的毒株主要是BA.5的亚分支BA.2和BF.7两种 ,广州主要以BA.2为主,北京主要以BF.7为主。而“地狱犬”,也就是BQ.1 ,是由BA.5变异而成 ,论资排辈还是BA.5的后辈 。从致病性来说,更倾向于广州版温和的奥密克戎。

6、地狱犬是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。BQ.1是奥密克戎BA.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,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 。BQ.1是BQ.1的第一代亚分支 ,这些进化分支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,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毒株和变异株 。

发表评论